作者:王貴偉
發布:2025-04-19 11:17:00
閱讀:217
心肌梗死是一種會威脅生命的急癥,主要影響老年人,而隨著中國老齡化的不斷加劇,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總體也呈現上升趨勢。那么,出現哪些癥狀可能是心梗了呢?突發心梗,我們又該如何正確應對呢?
什么是心梗?
簡單來說,心梗就是心臟的冠狀動脈突然被堵塞,導致心肌缺血、缺氧,最終心肌細胞因得不到足夠的氧氣而壞死。
心梗發作前有哪些先兆癥狀?
很多人在心梗發生前的幾天甚至幾周內會經歷一系列先兆癥狀。如果能早期識別這些信號,及時就醫,有可能避免致命的后果。
1、胸部不適
首先,胸部不適是最常見的前兆之一。許多心?;颊咴诎l作前會感到胸部有壓迫感、悶脹或鈍痛,這種不適感可能持續幾分鐘或反復出現。
2、上半身的疼痛或不適
其次,上半身的疼痛或不適也需要引起注意。心梗的疼痛并不總是局限于胸部,有時會輻射到肩膀、手臂、背部、頸部或下巴,尤其是左側。
3、呼吸急促
呼吸急促是另一重要癥狀。心梗前,有些人可能在沒有明顯活動的情況下感到呼吸困難,甚至需要用力呼吸。這個癥狀通常伴隨胸部不適,并可能在休息時加重,尤其在睡覺平躺時更為明顯。
4、消化道不適
此外,消化道不適也是潛在信號之一,特別是在女性患者中更為常見。表現為上腹疼痛、惡心、胃灼熱或嘔吐,容易與胃腸疾病混淆,導致延誤就醫。
5、突發的極度疲勞或虛弱感
突發的極度疲勞或虛弱感也值得重視。許多患者在心梗發作前會經歷難以解釋的全身疲憊,即便是完成輕微活動也會感到精疲力盡,這種疲勞感可能持續數天。特別是女性,研究表明她們在心梗前幾周更可能經歷這種不尋常的疲勞。
6、冷汗、頭暈和心慌
最后,冷汗、頭暈和心慌等自主神經癥狀也常被報告,特別是在心梗即將發作時。這種冷汗往往與情緒上的不安或“瀕死感”同時出現,患者可能感到極度不適甚至恐慌。
總體來看,心梗的先兆癥狀多種多樣,表現形式因人而異,尤其是女性和老年人可能會有不典型的表現。因此,不要忽視身體發出的這些信號,特別是在既往有心臟病風險因素的情況下,及時就醫尤為重要。
心梗了又該如何正確應對呢?
首先,立即停止一切活動,無論你正在做什么,馬上停下來,坐下或躺下,盡量保持安靜。這樣做可以減輕心臟的負擔,避免加重病情。同時,千萬不要自己硬撐著行動,比如想自己開車去醫院,這是極其危險的。
接下來,迅速撥打120急救電話,這是搶救時間的關鍵。描述清楚你的癥狀,例如胸痛的部位、性質,以及是否有呼吸急促或冷汗等表現。這可以幫助急救人員更快地作出準確判斷。在等待救援時,不要慌張,保持鎮定。如果身邊有家人或朋友,也可以讓他們幫忙安撫情緒。
如果你手頭有急救藥物,比如硝酸甘油或阿司匹林,并且明確自己不對這些藥物過敏,可以在救護車到來之前服用。硝酸甘油可以幫助擴張血管,緩解胸痛;而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血小板凝聚,減少血栓形成的風險。但要注意,服用硝酸甘油時一定要確保安全,以防止因血壓驟降引起的暈厥。
如患者失去反應且停止呼吸,應立即實施心肺復蘇(CPR)。心肺復蘇的黃金時間非常有限,能在第一時間采取措施可能挽回生命。
最后,到了醫院后,醫生會根據病情采取一系列緊急治療措施,如溶栓治療或冠狀動脈支架手術,以恢復血流,減少心肌損傷。記住,心梗的治療效果與送醫時間密切相關,越早接受治療,心肌損傷越小,生存率也越高。因此,面對心梗,絕不能抱有僥幸心理,務必第一時間尋求專業幫助。
心梗從不挑時間和地點,掌握心梗癥狀及應對方法,能在關鍵時刻挽救生命。為了自己的心臟健康,平時要定期體檢、保持良好生活習慣,遠離心血管疾病風險。高危人群最好能夠建立一鍵呼叫緊急聯系人,避免自己無力撥打急救電話。
安運醫療成立于2015年,由原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急診/ICU醫務人員創立,是四川地區首家專業從事非急救醫療轉運服務的企業。公司堅持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,主要提供非急救醫療轉運、應急救護培訓、活動賽事保障、就醫綠通、就醫陪診、上門護理等服務。公司成立至今,通過航空護送、高鐵護送、健康快車護送等方式,安全轉運各類老弱病殘超過50000余人次,應急保障服務3000余場次,應急救護培訓400余場次,就醫綠通/陪診,上門護理上千余人次!高效便捷的服務,得到了相關部門及群眾的高度認可!